透過後製整合並修飾影片畫面
深入了解電影製作流程,並探索如何結合和修飾場景,以將其運用在大螢幕中。一手掌握專家秘訣,從組合到最終剪輯的基本概念,盡在其中。
拍攝結束後,需要進行哪些作業?
許多人往往不清楚電影製作人拍攝電影的所需時間,以及編輯人員透過後製作業整合作品的所需時間。不過,您在電影院中看到的每個鏡頭,都歷經主體拍攝完成後的編輯、音訊製作和色彩校正作業。
後製旨在集結拍片期間產生的眾多內容,並將影像和音效檔案轉換為電腦檔案,以利運用在編輯工作區中。身為編輯人員,您需要透過後製作業,讓檔案與影片、視覺效果,以及製作期間產生的其他任何內容加以同步,進而打造完整的影片。
電影導演 Jay Holben 表示:「就個人的職業生涯而言,後製可能需時一個月、一年或更久,一切皆取決於專案和工作性質。」當然,視電影類型而定,完成所有編輯作業的所需時間也大不相同,但一般來說,編輯和完成專案的過程會涵蓋以下幾個步驟。
制定工作流程
影片製作一律會從前製階段揭開序幕,隨後才會進入任何編輯或後製階段。前製會涵蓋財務、規劃、招募,以及其他各項作業,旨在延攬工作人員、尋找拍攝地點,並撰寫劇本。在這個階段完成後,電影製作計畫便水到渠成。隨後,則要展開主體拍攝,也就是所謂的電影製作階段。此時,您需要實地 (在不同地點、攝影棚內,或兩者兼具) 拍攝影片素材。
一旦拍攝完成後,就要進入後製階段;後製為講求高度協同合作的過程,當中涉及多名團隊成員,包括音效編輯人員、擬音藝術家,以及調色師等。此外,視覺效果團隊成員也會參與其中,負責使用綠幕和電腦創作額外的視覺內容,繼而透過 Adobe After Effects 等程式製作視覺效果。當然,您也需要處理演員對話的錄音、作曲家創作的音樂,音效,以及整個電影的混音內容。
- 電影製作人/導演/製作人:將所有影片素材傳輸至可靠的儲存裝置中。
- 編輯人員:編輯影像和原始影片素材。
- 電影攝影師:確保所有鏡頭的色彩和質感可呼應電影的風格。
- 混音師、音效設計師、音效編輯人員和擬音藝術家:負責從對話到音效等所有音效作業。
- 作曲家/音樂顧問:進行配樂或取得樂曲。
- VFX 總監/工程師:製作視覺效果。
- 調色師:為檔案校色。
- 編輯人員:新增標題、製作群和圖片。
您也可以使用傳統電影製作所採用的任何後製步驟和技術,著手製作宣傳行銷影片。廣告業和電影業工作流程的其中一項主要差異,就是: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廣告業的編輯人員經常需要身兼導演、攝影和編輯等職務。
幕後編輯流程
除了技術層面之外,編輯也是一項極度複雜的流程,畢竟,當中不僅涉及龐大的內容,更需做出眾多抉擇。然而,現代化相機及其將數位影片素材檔案分門別類的功能,則有助於簡化一部分的編輯作業,但在此同時,其他部分也變得更具挑戰性。
導演暨編劇 Steven Bernstein 表示:「過去,由於電影拍攝成本極高,拍片時,我們大多謹慎萬分。當時,我們會仔細規劃每個鏡頭、限制拍攝次數,並使用搭配粉筆或白板筆的場記板加以標註。有了數位攝影機後,現在,我們會改用電子場記板,且依舊標記鏡頭畫面。不過,我們傾向讓攝影機保持運作,畢竟,相較於膠捲,數位拍攝的成本較低。但這也意味著,最後,編輯人員需要負責處理數百或數千小時的拍攝內容。」
身為編輯人員,在所有影片素材就緒後,您需要逐一檢視拍攝成果和每個剪輯片段,以找出可呈現角色、複雜性和其他重要層面的重要關鍵,繼而強化整體敘事。只要能釐清您計畫使用龐大原始影片素材中的哪些部分,您就能著手展開編輯作業。
在主體拍攝期間,工作人員將拍攝不同類型的鏡頭畫面。電影經常使用寬景鏡頭畫面做為開端,藉此顯示整個場景的所在地。此外,寬景鏡頭畫面也會涵蓋用來抓緊觀眾目光的動作,以協助他們掌握主角的某個層面。中景鏡頭畫面通常會拍攝角色自腰部以上的部分,可讓觀眾體會角色的表情,以及不同角色如何彼此互動。而特寫鏡頭畫面則會放大動作,以聚焦於行為和感情上。
Bernstein 提到:「在寬景鏡頭畫面中,您不太會對角色產生感覺。但若換成非常近的特寫,將角色呈現在您眼前,而其淚珠滑落雙頰,或是一個挑眉動作、一抹憂傷,以及嘴角透露的恐懼,都會一舉放大情感張力。」在編輯流程的此一初期部分,編輯人員通常會決定應使用寬景、中景或特寫鏡頭畫面。
著手進行鏡頭剪輯
接下來,編輯人員大多會開始拼湊出首個電影剪輯版本,也就是所謂的粗剪。流程中的此一部分又稱為鏡頭剪輯,旨在讓編輯人員初步剪輯所有原始影片素材。此時,電影仍相當冗長、鏡頭畫面很難稱得上精準,而步調也相當鬆散,不過,所有內容都會以正確的順序呈現出來。初剪完成後,導演就會開始檢閱您的編輯成果。
導演會點出哪些部分具有或不具效果、帶入任何精彩時刻,並分享腦海中的其他想法。 隨後,編輯人員需要一再重複編輯電影。若為劇情片,這個流程通常需要花費 10 週以上的時間。
最後,鏡頭剪輯將進入最終剪輯階段,也就是所有內容都已正確定時,而每個場景皆精確呈現。編輯作業完成後,編輯決策清單 (EDL) 也水到渠成。這表示,您所編輯的是原始內容的副本,而這個低解析度副本會佔用較少的電腦空間。
Bernstein 解釋:「隨後,EDL 將傳輸至電腦中、連回您在現場拍攝的高解析度大型原始檔案,並將您的編輯內容複寫至時間軸上。這樣一來,就能備妥高品質的內容,並將其提供給實驗室、工作室或效果剪輯室。
如果電影需要特殊效果 (VFX) 或電腦生成影像 (CGI),例如使用 After Effects 所建立的特效和影像,VFX 團隊就會在編輯作業完成後,著手加入這些內容。由於視覺效果的成本可能相當驚人,因此,製作團隊會確保需要製作特效的場景和重要時刻,皆包含在電影的最終剪輯內。
編輯完成後,就要開始為電影上色,也就是進行所謂的色彩校正或色彩調整作業。
電影攝影師將透過大螢幕檢視電影剪輯成果,並使用各種機制和裝置來調整色彩,或進行影像校色。舉例來說,色彩調整可讓您加深或淡化影像、變更色彩平衡、使用陰影遮蓋物件,或變更影格大小。
隨後,導演會檢視電影攝影師和技術人員的色彩調整成果。而此一流程將與音效編輯作業同步進行。
如果導演對電影攝影師的色彩調整成果感到滿意,電影就會進入混音階段,加入原先錄製的音效和其他多種音效風格,使其更臻完善。
電影編輯作業完成後,才會展開混音 (或音效編輯) 作業。此時,就會邀請擬音藝術家重新創作音效,或讓演員錄製場景音效。混音師會先行移除任何不需要的雜訊,再加入背景雜訊、配音、音樂或音效。隨後,音效設計師則會將音樂、對話和擬音音效整合在一起,以製作要放入混音的音軌。
完成音效設計可能需要三週左右的時間。但一般而言,這項作業需等候編輯大功告成,才能進行。影片編輯人員 Cody Liesinger 表示:「所有內容都會重回編輯人員手中,原因在於,編輯人員將負責進行最終的匯出和傳送作業。在後製期間,編輯人員需負責探索錯綜複雜的關係,並集結所有內容,包括動畫設計、修飾、混音、色彩調整或音樂。」
進行總結作業
一旦將音效設計成果放入混音內,並將其結合至電影攝影師調色完成的影像,您就能著手新增標題,而電影也準備好登上大螢幕。
在了解後製的運作方式後,現在,您可以使用 Adobe Premiere Pro 等影片編輯軟體,著手編輯個人專屬的影片、短片或記錄片。如果想要尋找更多靈感,不妨重溫或重複觀看您最喜愛的電影,畢竟,當中必定存在著更多拍片和編輯手法,值得您逐一探索。
投稿人
使用 Adobe Premiere Pro 完成更多工作
以近乎不受時地限制的方式,製作適用於電影、電視和網路的精彩影片。
您可能也有興趣…
探索類比攝影的根源並學習如何拍攝、沖洗和列印相片。
定場鏡頭至關重要,因為這種鏡頭可告訴我們動作發生的地點和時間。
了解有助於提高設計可讀性的排版方法,例如字距和間距。
探索如何為每張相片挑選理想焦距。